上海数码港 加入收藏· 设为首页 · ·
当前位置:上海数码港文章资讯数码新闻各地新闻

新疆高原“石头城”种菜记

时间:2020-07-16 03:19:06    整理:Admin

  中新社新疆塔县7月15日电 题:新疆高原“石头城”种菜记

  作者 胡嘉琛

  小拱棚内的番茄枝已结出果实,比比阿瓦·迪拉瓦尔熟练地掐去枝干顶芽,“这样就不影响侧面枝干果实生长。”看似简单的大棚蔬菜种植,对于居住在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“石头城”牧民来说,却是一次对地理条件束缚的突破。

  比比阿瓦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(简称“塔县”)提孜那甫乡曲什曼村村民。塔什库尔干,“石头城”之意;城如其名,新疆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县区域内冰川雪山遍布。 (window.slotbydup = window.slotbydup || []).push({ id: "u5891748", container: "_i630znox87b", async: true });

  高原耕地少,全年无霜期不足60天……蔬菜,再普通不过的食材,成了塔县民众难得的必需品。“以前我们吃的菜基本是从300公里外喀什市运来。”比比阿瓦告诉记者,山路难行,运来的蔬菜价格不便宜,新鲜程度也难以保障。

  2004年7月,当时通往塔县的唯一道路——314国道被泥石流冲毁,当地补给中断半个多月。当地政府将关注点落在确保蔬菜常态供应上,并提出推动高原蔬菜种植产业发展。在当地政府帮助下,2017年,比比阿瓦在自家庭院中建起了温室小拱棚。

  同众多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牧民一样,比比阿瓦可谓种植“零基础”,“怎么给黄瓜搭架,如何灌溉,我都不会。”而在“菜博士”孙超的指导下,比比阿瓦不仅于当年成功种植大棚蔬菜,还逐步实现了蔬菜自给自足。

  孙超是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,负责后勤保障工作。1998年,他参与在红其拉甫边检站建起第一座简易大棚,“看到同事们因缺乏维生素嘴唇干裂,就下决心要解决‘吃菜难’。”然而受高原气候及地理影响,种菜并非易事。“起初种的萝卜硬得像木头,西红柿开花不结果。”

  经过反复摸索试验,2003年,孙超总结出“营养钵育移栽法”,大幅提高了蔬菜幼苗成活率;此后,他还利用供暖锅炉建起地暖温室大棚,突破了高原高寒地区种菜的关键瓶颈。同年,孙超应政府邀请,在塔县达布达尔乡建起了第一座温室大棚,帮助牧民发展高原蔬菜种植。

  在塔县政府推广庭院拱棚种植契机下,孙超的高原蔬菜种植技术走进了更多牧民家庭,“算一算,先后帮助塔县牧民们建起100多座大棚,现在已经能在大棚里成功种植36种蔬果。”每年5月起,孙超就奔走于各村牧民家中,“斗不过气候,就要跟它赛跑,教牧民们如何不错过种植期”。

  通过孙超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,牧民们不仅吃上了新鲜蔬菜,还增加了收入。比比阿瓦向记者介绍:“以前我们去县城买菜,现在自己种自己吃,省了不少钱,而且还有县城菜商来家里收菜,增加了一笔收入。”

  如今,推开塔县一户户牧民家的院门,庭院拱棚中透出的一抹绿色成了帕米尔高原上最靓丽的风景。比比阿瓦还开始尝试从“温饱型”向“健康型”迈进,她说:“除了种蔬菜,我还打算种些柠檬,让家里人吃得更丰富、健康。”(完)


免责声明:
 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
关键词:新疆高原“石头城”种菜记 文章
热 点